培养目标:
本专业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,依托青岛市 “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” 建设背景,针对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开展2年制预备技师培养,旨在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。学生将系统掌握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、智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,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跨领域协作能力,能够在智能制造、智慧海洋、智慧城市等领域从事智能系统开发、模型优化、项目管理等工作,达到预备技师职业资格标准,满足人工智能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。
师资队伍:
本专业师资队伍以“行业专家引领+学术中坚支撑+产业导师协同”为特色,学院教师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多年实战经验,擅长工业机器人、智能产线优化等技术,打通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路径。青年教师团队依托扎实的算法设计与开发功底,强化学生编程能力与工程化思维;专注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,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优化课程内容,引导学生探索AI创新应用场景。“双师型”教师拥有十余年企业软件开发经验,具备系统架构设计师、软件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,擅长将企业级项目案例融入教学,为学生构建“技术研发-系统优化-工程实践”的全链条视野,助力学生无缝衔接产业需求。
课程体系:
《Python 高级编程》《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》《计算机视觉技术》《计算机视觉技术》《自然语言处理》《智能系统集成》《工业互联网与边缘计算》《大模型应用开发》《智能系统运维与测试》等。
实训室条件:
本专业配备行业领先的软硬件设施,构建真实产业场景与前沿技术结合的实践环境,全面支撑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智能计算中心:搭载高性能云计算服务器集群、分布式计算节点,满足深度学习模型训练、大数据分析等算力需求,无缝对接企业级AI开发环境;
智能机器人工作站:配置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感知设备,支持机器人视觉导航、多机协作等AI+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;
智能制造仿真平台:集成工业级智能产线沙盘、数字孪生系统,模拟真实制造场景中的AI质检、智能调度等任务,强化“AI+制造”技术融合能力。
部署TensorFlow、PyTorch、OpenCV等主流AI开发框架,以机器人操作系统、工业物联网平台,覆盖算法设计、模型部署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。
就业方向:
本专业聚焦青岛市“一核两翼多点”人工智能产业布局,可在在中车四方、海尔、海信等企业从事工业视觉检测、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工作,助力“青岛智造”升级;参与海洋大数据分析、渔业资源监测等项目,服务青岛海洋经济发展;在政府、交通、能源等领域,负责城市大脑建设、智能交通调度、能源管理优化;从事金融风控、智能投顾等AI应用开发,服务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。

